当前位置:法律知识 >

遭遇伪造货币骗局真币如何处理

2025-08-07       作者:信之源
遭遇伪造货币骗局,手握真币却心有余悸?信之源刑事律师提醒您:立即报警并保留证据,真币可继续正常使用或存银行。专业律师护航,助您防范风险,守护财产安全!

伪造货币,不仅是对国家金融制度的严重挑衅,更是对市场交易秩序的破坏,它侵蚀着公众对法定货币的信任,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本案中,被告人徐某某与何某某利用复印技术伪造人民币,并针对老年群体实施诈骗,其行径之恶劣,影响之深远,不容小觑。

 一、案件详情:

徐某某与何某某,作为一对夫妻,因贪念驱使,捡到假币后非但未上缴,反而萌生伪造之念。他们精心准备材料,制作假币模板,分批制造大量假币,并在农贸市场等老年人聚集场所使用,非法获利数万元。此案不仅暴露了个人道德的沦丧,更凸显了法律意识的淡薄。

 二、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条之规定,伪造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二)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的;(三)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本案中,二被告人的行为显然符合“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依法应予以严惩。

 三、判决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徐某某与何某某的行为构成伪造货币罪,且数额特别巨大。鉴于徐某某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二个月,并处罚金八万元;何某某起次要作用,是从犯,亦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八个月,并处罚金四万元。此判决彰显了法律对伪造货币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四、经验指南:

增强法律意识:公众应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明确伪造货币的严重后果,切勿因一时贪念而触犯法律红线。

提高警惕,防范诈骗: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老年群体,应提高对假币的识别能力,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避免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

及时上缴假币:一旦发现假币,应立即上缴至银行或公安机关,切勿私自处理或继续使用,以免扩大危害。

积极配合调查:若不幸成为伪造货币案件的受害者,应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证据,助力案件快速侦破。

倡导诚信文化:全社会应共同营造诚信氛围,让“诚实守信”成为每个人的行动自觉,从根本上遏制伪造货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伪造货币罪,是对社会诚信体系的严重破坏,更是对国家法律尊严的公然挑战。作为刑事律师,我呼吁大家携手共进,守护金融安全,共筑诚信社会,让不法之徒无所遁形。

热门文章:
职业放贷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

职业放贷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

发布时间:2021-07-16
民营企业家面临的刑事法律风险

民营企业家面临的刑事法律风险

发布时间:2021-05-27
企业刑事合规的必要性

企业刑事合规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20-10-2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