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法律知识 >

发现空壳公司被用于非法活动怎么办?

2025-07-10       作者:信之源
发现空壳公司被用于非法活动别慌乱!信之源律师事务所专业团队来助力。我们精通相关法律,能精准分析案情,提供从证据收集到诉讼维权的全流程服务,帮您有效应对,维护合法权益。

一、案件详情

2020 年至 2024 年,江苏省盐城市两级法院共审理涉空壳公司犯罪案件 49 件 96 人,涉案金额高达 16.5 亿元。其中,东台市人民法院审理的 15 件案件造成财产损失 2602 万元,含国家税收流失 2113 余万元和群众财产损失 489 余万元。案件呈现以下特点:

中介违法诱导群众:大部分空壳公司实际注册人为普通群众,无经营需求。不法中介将空壳公司“四件套”(营业执照、公司印章、对公账户和税务登记)明码标价,引诱群众注册并出售。

犯罪分子隐蔽操作:电信网络诈骗、赌博等犯罪分子利用空壳公司洗白、转移赃款。他们通过境外匿名交友软件发布收购广告,与国内中介约定线下交易,用虚拟货币支付,完成空壳公司信息转移,公安机关难以全链条追踪打击。

空壳公司存续风险: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数据部门、司法机关等未建立涉空壳公司治理执法司法衔接机制,部分涉案空壳公司案发后未及时注销,甚至刑事判决认定犯罪后仍合法存续,有再次被用于犯罪的可能。

二、律师分析

设立与退出机制失衡:公司注册制度改革后,注册资本认缴制及“放管服”改革降低了设立门槛,使设立空壳公司变得容易。而企业退出市场需经过决议解散、清算分配和注销登记等繁琐流程,耗时耗力,导致大量空壳公司积压。

政策被不法分子利用:创业优惠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本意是鼓励创新创业、优化营商环境,但不法分子却利用这些政策大量设立空壳公司进行逃税等违法犯罪活动,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数据信息共享不足:各主管部门数据信息未互通互享,无法全面汇总分析涉案公司的工商登记、税务、社保、涉诉等信息,导致相关职能部门对异常信息的分析研判精准度低、辨识能力弱,难以及时发现和打击空壳公司违法犯罪行为。

三、律师建议

优化公司管理流程

严格设立审查:对申请设立公司的,依法严格审查设立登记申请书、公司章程等文件,着重审查公司组织机构、实际办公场所、明确经营业务等情况。对存在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材料等欺诈手段取得公司设立登记的,依法予以撤销。

简化退出程序:优化市场主体注销登记制度,精简文书材料、优化办理流程。对债权债务简单的公司,适用简易注销方式,减少公司时间、精力和成本消耗。对已判决生效的涉案空壳公司,及时吊销营业执照、解散公司,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

四、强化发现预警监管

严格事前审查:坚持“谁审批谁监管”原则,事前严格审查,杜绝利用虚假材料申请设立空壳公司的行为。对符合设立条件但存在一定风险的公司,定期做好风险评估。

加强日常检查:结合注册登记时的风险评估等级和实际经营异常情况,进行日常巡查和定期现场突击检查,重点检查公司经营状况、注册地址、人员财务等情况。

构建协同治理机制

信息互通共享:数据、税务、人社、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及时更新公司相关信息,建立空壳公司协同治理信息共享、线索移送、交流会商和研判机制。

明确部门职责:数据部门抓注册登记源头审查管控;税务、社保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公司经营状况,重点监测异常公司;公安机关及时受理移送线索;公安、检察、法院在办案中发现违法线索依法及时处理。各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交流研判空壳公司态势和具体案件。

热门文章:
职业放贷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

职业放贷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

发布时间:2021-07-16
民营企业家面临的刑事法律风险

民营企业家面临的刑事法律风险

发布时间:2021-05-27
企业刑事合规的必要性

企业刑事合规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20-10-2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