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法律知识 >

被判职务侵占罪拘留了怎么才能不被起诉

2025-07-09       作者:信之源
被判职务侵占罪遭拘留后,想不被起诉需把握关键:尽快全额退赔获谅解,积极认罪认罚,挖掘自首、立功等从轻情节,委托律师精准提交不起诉申请,结合证据与法律争取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

一、案件详情

2024年9月,某科技公司财务主管王某利用职务便利,通过篡改公司付款审批流程,将供应商货款12万元分三次转入其个人控制的关联账户。同年11月,公司内部审计发现账目异常后报案,王某被公安机关以涉嫌职务侵占罪刑事拘留。案件侦查阶段,公安机关查明王某在2023年1月至2024年9月期间,累计侵占公司资金达48万元,符合《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标准(司法实践中一般以100万元为“数额巨大”起点,但部分地区对多次侵占累计计算数额)。

二、纠纷核心

主体资格争议:王某辩称其仅负责公司部分财务工作,未实际掌控公司资金审批权,不构成职务侵占罪主体。

主观故意认定:王某主张侵占资金用于偿还公司历史债务,否认非法占有目的。

数额计算分歧:公司主张按实际损失48万元计算,王某律师提出应扣除已归还的8万元及合理业务支出。

证据链完整性:公安机关调取的电子转账记录、审批流程截图等证据存在部分缺失,需补充证人证言。

三、诉讼策略

(一)侦查阶段:争取取保候审与证据固定

主动退赔:王某家属在拘留后3日内向公司全额退还48万元,并签署《谅解书》,公司出具《不追究刑事责任声明》。

申请取保候审: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以“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为由,提交王某无社会危险性证明(包括稳定居所、固定工作、无前科等材料)。

证据质证:针对电子证据,申请司法鉴定确认审批流程篡改时间与王某在职时间重叠性,排除他人作案可能。

(二)审查起诉阶段:争取不起诉决定

认罪认罚从宽:王某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承认侵占事实但主张量刑建议应低于法定基准刑(“数额巨大”对应3-10年有期徒刑)。

从轻情节论证:

自首情节:王某在接到公司电话通知后主动到案,符合《刑法》第六十七条“自动投案”要件。

立功表现:王某检举公司另一员工李某挪用资金行为,经查证属实(李某被立案侦查)。

初犯偶犯:王某无刑事犯罪记录,且侵占行为系因家庭突发变故导致。

社会危害性评估:提交王某所在社区出具的《帮教可行性报告》,证明其具备社区矫正条件。

四、法律运用

数额认定标准: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职务侵占罪“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分别按贪污罪对应标准的二倍、五倍执行(即6万元、100万元)。

本案中,48万元虽未达“数额巨大”标准,但属于“数额较大”上限区间,结合退赔、谅解等情节,可争取缓刑或不起诉。

从宽处理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检察院可作出不起诉决定。

《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对于退赃、退赔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及退赃、退赔行为对损害结果弥补程度,可减少基准刑30%以下。

五、判决结果

2025年3月,检察院采纳辩护意见,以“犯罪情节轻微,具有自首、立功、全额退赔等情节”为由,对王某作出不起诉决定。公司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解除与王某的劳动合同,但未追究其民事赔偿责任。

六、经验指南

黄金救援期操作:

拘留后72小时内:委托律师会见,了解案情并制定退赔方案。

侦查阶段:优先争取取保候审,避免长期羁押导致证据灭失风险。

审查起诉阶段:在检察院作出决定前,提交完整的不起诉申请材料(包括退赔凭证、谅解书、社会评估报告等)。

证据管理要点:

电子证据固定:及时对审批流程截图、转账记录等进行公证,防止系统数据覆盖。

证人证言收集:重点获取公司高管、同事关于王某职责范围的陈述,削弱“主体不适格”抗辩。

量刑协商技巧:

结合《量刑指导意见》中“退赔比例与量刑减让”的对应关系,提出具体量刑建议(如建议判处缓刑或单处罚金)。

引用类案判决:提交本地法院近三年职务侵占罪不起诉案例,强化说服力。

结语:本案表明,职务侵占案件中,主动退赔、争取谅解、挖掘从轻情节是避免起诉的关键。企业应完善财务审批制度(如设置双岗复核、定期审计),员工则需强化法律意识,避免因一时贪念触碰刑法红线。

热门文章:
职业放贷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

职业放贷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

发布时间:2021-07-16
民营企业家面临的刑事法律风险

民营企业家面临的刑事法律风险

发布时间:2021-05-27
企业刑事合规的必要性

企业刑事合规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20-10-2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