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法律知识 >
一、刑事案件不予起诉的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不予起诉主要基于以下几种情形:
1. 法定不起诉:
① 没有犯罪事实:如果检察院审查案件后发现不存在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或者犯罪事实并非犯罪嫌疑人所为,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② 犯罪情节轻微,不认为是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③ 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根据刑法的规定,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刑事责任,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④ 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犯罪嫌疑人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不再追究刑事责任,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⑤ 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对于侮辱、诽谤等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⑥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不再追究刑事责任,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⑦ 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根据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2. 酌定不起诉: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这种情形主要适用于轻罪案件,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3. 证据不足不起诉:
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另外,对于经过一次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且没有再次退侦必要的,也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二、刑事案件是否可以不请律师
在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可以不请律师,因为法律赋予了犯罪嫌疑人自我辩护的权利。然而,自我辩护的局限性是很大的,特别是在专业法律知识的适用方面,通常需要由律师来提供专业的帮助。
律师在刑事案件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他们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及犯罪事实,为犯罪嫌疑人进行无罪或者罪轻辩护,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各项合法权益。因此,尽管法律没有规定犯罪嫌疑人必须请律师,但请律师对犯罪嫌疑人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三、律师在刑事案件中的作用
1. 侦查阶段:
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律师可以为犯罪嫌疑人讲解其所涉嫌的罪名及相关法律知识,让犯罪嫌疑人知道自己是否构成犯罪或可能面临的后果。
缓解焦灼情绪:律师通过会见犯罪嫌疑人,可以缓解其焦灼情绪,给予心理安慰。
申请取保候审:律师可以根据案情帮助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避免其长时间被羁押。
2. 审查起诉阶段:
审查法律文件:律师有资格对各类法律文件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其合法性和有效性。
提出辩护意见:律师可以向检察机关提出犯罪嫌疑人无罪、罪轻和此罪与彼罪的辩护意见。
3. 审判阶段:
收集证据线索:律师可以会见被告人,了解并收集罪轻或者无罪的证据线索。
进行法庭辩论:律师会认真研究案情,充分进行法庭辩论,为被告人提供有力辩护。
四、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1.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 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 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 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 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如果您有法律问题,欢迎随时免费咨询。我们竭诚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